学校官网 收藏本站

学习园地

首页  -  正文

培育道德理性,建设廉洁文化

时间:2012-02-17    作者:     浏览次数:

 

华中科技大学  张传平

    摘要:实践证明,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的工作,着力从道德理性培育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本文界定了廉洁文化的科学内涵,强调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总结了在实践中如何从培育道德理性入手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经验,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指出:廉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人能够保持廉洁固然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监督,但更重要是来自其个人内在的自我廉洁信念认同;没有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再完善的制度也是有漏洞的,而且制度也是要由人去实施的。最后,介绍了如何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实现道德理性培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廉洁文化;道德理性;道德良知;耻感;罪感;公平正义;正当性认同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廉洁文化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着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八荣八耻”教育的要求,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工作,着力从道德理性培育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深受大学生们欢迎,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对廉洁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关于自身行为、思想、习惯、思维方式的共同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方式。文化使处于共同体中的个人或集体能够了解、预期他人或集体的行为,规范和指导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廉洁文化是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广义上说,每个人在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时都会产生自己的行为是否廉洁的评价问题。不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都是个人廉洁的表现。从严格意义上讲,廉洁文化针对的是掌握和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规范和态度,廉洁是一种官德或从政的道德要求。廉洁文化体现为一种对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正当合理性的内在自觉。正当行使公共权力,合法运用公共资源,不谋取私利,是廉洁文化的根本要求。廉洁文化包括观念认知层面,行为自律层面和社会制度层面。廉洁文化是整个社会对从政行为的态度和规范的总和,它是廉政制度建设的基础。廉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对于预防职务犯罪、弘扬正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二、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做法。大学生已经成人,有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仅仅讲廉洁故事,开展道德规范教育是不够的。廉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人能够保持廉洁固然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监督,但更重要是来自个人内在的自我廉洁信念认同。没有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再完善的制度也是有漏洞的,而且制度也是要由人去实施的。为此,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理性的培育是廉洁文化进课堂的重要环节。廉洁文化本质上是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最强调人的内在自觉。一个人在自我内在道德理性的指导下,会做好事,不做坏事。廉洁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个人道德修身的重要方面。道德理性表现为人的内在良知,一个人做事,可能不为世人所知,但是不可能欺瞒自己的内在良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的物质利益的获得在人的内心是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的;不义之财,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违法获得不正当的利益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从而自觉抑制这种不良倾向。一个有良知的人,不管外在社会环境如何腐化,总会有一种洁身自爱的坚强意志,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这种道德良知主要形式是耻感和罪感。耻感主要是应该做到的而没有做到,或者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被公众知悉所产生的耻辱感;罪感就是一个人做了违背社会规范的事情,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他人和社会并不一定知道,当事人自己内在良知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觉有罪的内疚感,即自认为应该受到惩罚。道德理性是道德良知的基础,因为一个人首先要区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不正当的,然后才能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培育道德理性是一个说理、讨论的过程。通过各种道德情境设置和道德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行为是正当的、光荣的,什么行为是不正当的、可耻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前提是,尊重大学生是独立思考的主体,他们有能力对各种行为作出价值判断。因此,应该采取平等讨论的方式开展教育。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文化影响力日益凸显的现实,不能采取过去那套简单“灌输”的办法。即使学生对某些问题看法有些过激,也不宜简单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应采取提供更多正面的材料,让学生看到“现实”还有另一面,而且是更重要的另一面。培育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有一位女教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说“老师就应该是学生心中的‘神’,在学生面前要尽可能完美无缺”。有一位学生在博客上这样写道:“有好几门课,虽然课程枯燥无味,委实是老师待我不薄,逃课实在是对不起他们。比如讲“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尹雪萍老师,对学生是真正的平易近人,是我在学校遇到的几位好老师之一。尽管我对马哲不大‘感冒’,她的课我还是认真听而且从不逃的。”道德理性体现在对社会多元现实的尊重,体现在对公平正义观念的认同。大学生在确认自我利益追求的正当性时,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自觉尊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各种规则,从而克服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盲目冲动。道德理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公共理性,特别是在现代商业社会,利益关系特别复杂,公共生活秩序的维护尤其需要培育公民的道德理性。
    三、如何实现廉洁文化进课堂我们按照上级文件和学校党委有关廉洁文化教育进课堂的要求,通过各门课程所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方式,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廉洁文化资源,把廉洁文化的内容融入相关教学内容之中,通过课程相关教学安排强化廉洁文化内容,从培育理性入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文化观念,形成廉洁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培育大学生道德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院德育教研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从道德理性的培育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在理想信念部分,正确分析人生的心灵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生与死等矛盾,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价值观,树立廉洁的人生信仰;其次,在道德观部分,着重分析道德的外在与内在、功利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强调道德理性的自觉性,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使大学生建立严格的道德自律,自觉抵制现实生活的各种诱惑;再次,在法律意识教育过程中,特别结合职业生涯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讲解,培养大学生对社会规则的敬畏感,自觉遵守各种社会生活规范。廉洁文化具体体现在如何对待生活中道德、法律规范的态度,要求人们只能在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许可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社会生活中之所以需要严格的制度规范,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性是有弱点的,在外界诱惑下,人可能会“利令智昏”、“见利忘义”,从而犯下腐化堕落的错误。人需要经常警醒自己,对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则要有敬畏之心。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事情,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实验造假以及严重违纪的各种案例,让学生分析辨别,提高规则意识,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一个人的廉洁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可以使其做到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历史理性培养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价值,把个人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比较。我们这个民族比较注重感性和实用,缺乏理性思维习惯,但从历史中人们往往能够领悟相当深刻的理性。我们从历史人物的人生选择的悲欢离合故事中,往往能够得到深刻的道德启迪。“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有大量的廉洁文化资源,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置生死于度外,为革命抛家舍财,有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震撼与升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着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性培养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自己的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逆境、困难,“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从哲学上看,人的需要不是一个生理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人的需要的满足只有在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内才能获得正当性。事实上,人的生理需要是非常有限的,正是在社会文化氛围中,人的某种需要才可能得到充分扩张,从而对某种东西产生特别渴求。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正当地追求和处理个人的利益需求问题,保持廉洁品格。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着重从制度理性的角度帮助大学生认识权力的本质,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权力需要监督,需要在阳光下运行的原理,强调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决心和成效。不少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开展的“特色团日”等专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物质享受,向英模人物学习,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则结合有关时事和学生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增强对党和国家反腐败制度建设的信心。每个学期开设的“形势与政策”专题都有涉及反腐败、廉政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师能够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举大量的例子,生动幽默,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好地实现了廉洁文化进课堂的目标。